在日前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,北京市机器人产业“双百工程”建设成果发布。
“双百工程”是北京市在2023年印发的第二轮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的,即“百项机
器人新品工程”和“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”,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
品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,目前相关目标已全部超额完成。
据了解,自2019年起,北京市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方案,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
源地、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。目前已培育机器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57家,获批手术
机器人注册证33个,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近30家,均居全国首位。去年北京机器人产业营收同
比增长50%,今年上半年又实现40%的增长,产业发展稳居国内第一梯队。
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实施“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”,北京市聚焦机器人
“1+4”产品体系,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领域进行谋划和布局,带动协作、医疗、特种、物流四类优
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,已支持形成12类200项机器人创新产品,高端产品体系基本形成。
人形机器人方面,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、星动纪元产品具备一流的复杂环境通行能力、泛化任
务执行能力。千寻智能、银河通用、星海图产品具备国际一流的精细任务泛化操作能力。松延动力、
加速进化产品在抗砸耐摔、高动态性能方面全国领先。天工、盖博特等一批明星产品和慧思开物等
具身智能模型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。
协作机器人方面,遨博研制的IS系列高性能协作机器人,工作速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
30%和20%,性能指标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珞石研制的xMate系列协作机器人可实现2000余项动
力学参数建模,其动力学前馈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医疗机器人方面,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
实现了一机多适应症,并可通过5G技术实现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。术锐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单孔蛇形臂
手术机器人可在患者体内实现6+1自由度全域运动,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也是国内首款覆盖四大外科
的单孔机器人。
特种机器人方面,晶品特装自主研发并储备了系列化侦察、排爆、核化、作战等特种机器人,在
特种领域实现列装应用。博雅工道自主研发了二十多款国产化水下机器人、海洋智能装备、水下个人
运动装备等产品,实现水下资产运维、海洋测绘、能源勘探、消防救援、消费娱乐等多场景应用。
物流机器人方面,极智嘉自研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终端具备自动化部署、全生命周期OTA管理等优
势,构建了复杂环境下室内自主导航全栈技术体系。机科股份基于“双舵轮+四组电动转向承载轮”多轮
系驱动结构、四组液压同步升降机构的AGV轻量化车身等技术,研制多种导航方式、多类型结构的谱
系化AGV系列产品,国产化率可达95%以上。
通过实施“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”,北京市发挥超大城市场景丰富优势,加大场景创新和供需对接
力度,支持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1个领域134种场景完成首试首用和迭代升级,应用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。
打造机器人公园,形成包含生态巡护、消杀、水面清洁、路面清扫等6款机器人的解决方案,通过融资
租赁的方式在市属公园和园博馆推广应用104台。
机器人课堂走进校园,初步形成包含课堂学伴、老师助教、课间玩伴和物品运送4类产品的“机器人
+教育”解决方案,先后在北京市14所中小学部署38台机器人。机器人美食融入生活,形成包含拉花咖啡
机器人、智能鲜饮站、煎饼机器人和炒菜机器人等10余款产品的解决方案,在京部署应用210余台。
机器人交流平台不断升级,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、即将开幕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、机器人大世
界2.0、机器人4S店等陆续点亮升级,持续保持北京市机器人场景活力和产业热度。
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400-1689-737
扫描二维码
下载手机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