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技术已逐步融入终身教育
来源:凤凰新闻在线 浏览量:1440
分享到微信:
二维码

   当前,在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下,“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、平等面

向每个人的教育、适合每个人的教育、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”正加速落地

生根,展现出蓬勃生机。数字赋能深刻重塑着成人成长需求与专业教育资

源的对接方式,构建起前所未有的融合生态,也为破解成人学习困境、提

升专业人才供给质量开辟了新路径。

721c84b7d497dd0a75e00c3f2eb4e3d.jpg

  数字技术赋能

  专业教育迈向可及、精准、高效

   数据显示,我国在线成人教育用户规模已突破4亿人,数字渠道日益

为专业知识获取的主流途径。慕课、直播课堂、录播课程等数字载体,将学

习场景从固定教室延伸至移动终端,有效解决了成人学习者的工学矛盾,大

幅降低了学习成本。

   成人学习需求目标明确,为此,要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,精准识

别个体需求,实现“需求识别—资源匹配—效果反馈”的闭环,提供“量身定制”

的学习路径与资源,驱动个性学习,提升教育供给精度,提升学习支持的有

效性。为了使成人学习者便捷触达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,还可通过数字模拟、

VR/AR等技术构建虚拟专业场景,使学习者在非实操环境下也能有效积累专业

技能经验,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。

   此外,我们要深刻认识到,数字素养已成为现代专业能力不可或缺的组

成部分,应将其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体系:职业院校应开设“数字工具与专业应

用”必修课程;企业要将数字技能纳入岗位培训和晋升评价体系;社区要提供

常态化数字生活与学习支持服务。

  弥合鸿沟提升质量

  让融合成果普惠共享

   深化数字赋能教育融合,亟待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确保其成

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学习者。

   尽管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,但在农村、老年等群体中,“不会用、用

不起、不敢用”现象仍存。破解之道需“软硬兼施”:硬件方面,加大农村及偏远

地区5G网络、智慧教室等新基建投入,推进数字设备适老化改造;软件方面,要

系统开展针对老年人、低学历群体的数字素养普及培训,开发推广简洁易用的学

习平台界面,消除技术使用障碍。

   同时,当前在线专业教育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“重量轻质”倾向,部分课程简

单“书本搬家”,互动性、实践性不足。对此,必须建立健全在线教育质量标准与

监管体系:教育机构应组建“行业专家+资深教师+技术人员”的复合型课程开发团

队,确保内容的专业性、前沿性与实用性;监管部门需强化准入审核与动态抽查,

对劣质课程实施“黑名单”管理;行业协会可推动建立第三方课程评价机制,使学

习者反馈成为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。数字赋能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工具使用

技能,更需具备甄别信息、驾驭工具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。

  协同共治

 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教育生态

   数字赋能教育融合的本质,是通过技术重构教育要素,实现成人教育与专业

教育在理念、内容、方法上的系统性变革与深度耦合,核心在于使专业教育更契合

成人发展规律,使成人学习有效对接专业发展需求。这需要政府、教育机构、企业

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。

   政府部门需强化顶层设计与基础保障。要持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,重点

保障薄弱地区网络覆盖与服务;深入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,加强对重

点群体的关注;完善在线教育质量监管与行业规范,营造清朗健康的数字学习环境。

   教育机构需深化数字化转型创新。要主动整合前沿专业资源,着力开发互动

性强、实践导向鲜明的优质在线课程;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,提升学习体验与

效果。

   企业需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。要发挥洞悉行业前沿和岗位需求的优势,积

极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符合产业标准的课程体系;探索开放内部优质培训资源,共

建实践平台,推动“学习—实践—就业”的有效衔接。

  回归育人本质

  在融合中实现成才与成人的统一

   技术的迭代将持续拓展教育融合的深度与广度。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。

推进数字赋能教育融合的进程中,必须始终坚守育人初心。

   警惕“唯技术论”。避免过度追求技术炫酷而忽视成人学习者的真实需求与情感

体验。线上学习要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,数字工具应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,而非替

代真实的人际互动与情感联结。在数字赋能教育融合的浪潮中,唯有坚守“培养全面

发展的人”这一初心,方能避免陷入工具理性陷阱,实现成才与成人的辩证统一。

   坚持质量为本与人文关怀。不能因追求资源规模而牺牲教育质量,不能因强

调效率提升而弱化教育应有的人文温度。成人学习不仅是知识传输,更是情感共鸣

与价值塑造的过程。数字赋能的价值,在于助力每位学习者在数字时代找到个性化的

成长路径,要让学习者在专业精进中确证自我价值,在服务社会中完善人格修为。当

数字赋能真正扎根于人的全面发展,它才能同时点亮“专业之才”与“人格之美”。

    


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400-1689-737

“十四五”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近日正式亮相 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 澳门南京联谊会举行第五届领导架构成员就职典礼 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
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会上发布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(2025)》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当务之急: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!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 中国每天超2亿人次绿色出行
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《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》 2025中国电影节近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中国企业联合会、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“2025中国企业500强” 首架C909医疗机在河南郑州交付 香港将举行国庆烟花汇演
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@江苏2026届高校毕业生 你有一份求职补贴待领取! 低空经济安全保障获得新突破 哈中携手共治荒漠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
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:多地推行义务教育“阳光分班” 保护鸟类: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 首个全国科普 月活动1日全面启动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声明
第二期尊师惠师公益行动在启动 山东建设社区文化书院 激活基层文化生活 蜗牛来了: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修复有新招! 语言互通 文化互鉴 势在必行:医疗机构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!
南京公交集团开通就医公交5公里 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“路线图”: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对外公布 琴澳实现救护车跨境“医院—医院” 点对点 多产区全力以赴打好秋粮丰产“保卫战” 手机将有“通天”本领